顯示具有 [親子] 學齡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親子] 學齡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0/14/2023

沖繩驚魂記

國慶連假,第一次帶小孩出國,去了一趟沖繩。帶大班的孩子出門,果然不想大人出門一樣簡單。到了最後一天早上,小孩七點多起床開始說喉嚨痛,本來以為只是一般感冒,我們還是按時下樓吃早餐。到了餐廳,他開始說想吐,我連早餐長什麼樣子都來不及看,只能趕緊帶他回房間休息。躺回床上他還是痛到不斷呻吟,把稍早吃的藥都吐了出來,躺了一小時也還睡不著,只好開始想備案。開始打電話詢問日本保險使用方式、延遲退房時間讓他繼續休息。看狀況回程沒辦法搭機場捷運,趕快上網預約接機。再下樓去藥房買止吐 (暈車) 藥、降溫貼片。折騰到退房前,他終於睡著了。睡了半小時,我們就退房、還車,再搭乘接駁車到機場報到,還遇到飛機 delay。除了要趕快修改接機時間外,還要擔心回台後來不及看診。

幸好,吃了暈車藥後,小孩可以在咖啡店睡近兩小時,醒來後精神就好了一半,也真的沒有想吐了。還好沒有真的用到保險,也還好是發生在最後一天,影響不大,一切算是有驚無險。最大的遺憾,是我們這趟唯一一家有附早餐的飯店,就這麼錯過了啊...

8/29/2023

捐款花絮

前幾天,兒子看到電視廣告後,連續兩天問我可不可以捐錢幫助非洲小孩。即使跟他解釋了資源有限的概念,他還是覺得想要幫他們。取得他同意後,決定從他的帳號、用他的名字捐。第二個問題來了,怎麼決定捐多少? 我用一個便當 $100 換算,讓他選捐 1~10 個便當,他選擇要捐 7 個,不知道是不是要留三個給爸媽和自己... 

本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結果過兩天,他問我,$700 幫到非洲小孩了沒。我跟他解釋,我們是捐給某個機構,他們會做後續的處理。他開始質疑,為什麼我沒有去非洲,$700 可以到非洲。我用了不同的比喻想讓他了解帳號與匯款的概念,他還是似懂非懂。我想了一下,決定帶他去 ATM 走一趟。

 小孩出生後,我們就已經幫他開好存款和證券帳戶。前陣子想到,投資帳戶應該會幫他代管到成年,他還是需要一個平常可以存零用錢的帳戶,所以抽空去開了一個打算給他自己管理的帳戶 (有些銀行規定,孩子超過幾歲就要本人到場,所以趁現在只需要父母同意即可),這時候剛好派上用場。我先試轉了一筆 $100 後,帶他到 ATM 補摺機前,讓他自己補摺,看著餘額裡面還有 $2,100。接著我拿手機給他看我的餘額,轉了 $2,000 給他。讓他看到我的帳戶少了兩千,他的帳號多了兩千。最後,我拿提款卡把 $2,000 領出來。告訴他,我不用真的到銀行,就能用手機,把錢轉到他帳號。當他需要時,就能把存摺裡面的數字轉為現金花用。就這樣,他彷彿就能理解金流的運作,不再質疑我怎麼把錢匯到非洲了。孩子的理解力,真的很強啊。



10/29/2019

家庭花費分佈圖

幾年前開始用Google Sheets記帳後,各種類型開支都一目了然,也就越來越依賴Google Sheets做記錄與管理。有了家庭和小孩後,想知道花在小孩的比例,也可以很快依照類型做歸類,畫成一張圖表。


很明顯可以看到,從準備婚禮、懷孕,一直到小孩出生第一年的高峰,慢慢下降。不過我想,到了要念幼稚園,應該又是另一波高峰了。有點可惜太晚開始這樣記帳,不然從婚前三五年一路看到小孩上學的變化,應該很有趣。

10/27/2018

簡易外推窗防墜方式

小孩漸漸長大後,桌腳、插座、窗戶... 等要注意的地方越來越多。這些大部分都有現成的配件,唯獨外推式窗戶沒有比較理想的處理方式。之前買了一個這種比較常見的安全鎖,但裝上去後發現,因為鎖在窗框上有個厚度,窗戶無法完全關閉,要每次拆裝也不好用。失望之餘再仔細看了一下,發現家裡的推窗轉軸下方會有個金屬片,會隨著窗戶開關而移動。只要限制他的移動範圍,也就能控制窗口可以打開的程度了。

有了想法,就去了趟五金百貨,也看到有直接可以使用的配件。簡單放下去就可以了。如果不放心,可以再打個洞鎖上螺絲。看一下安裝前後的照片,應該更清楚使用的方式。

安裝前:
DSC_4246

安裝後:
DSC_4247

7/22/2018

嬰兒監視器使用經驗

不論下午或半夜,當小孩睡醒哭時,若要不中斷他睡眠,又想看到他狀況,一台合適的監視器是最好的幫手。在Coffee出生後沒多久,我們就買了一台。因為擔心AP (無限分享器)的穩定度,我們決定把"不用WiFi"當成採購關鍵。市面上選擇不多,最後我們選擇的是SecuFirst BB-A032。Coffee九個月後,體重越來越重,抱他上下樓梯越來越吃力,決定小睡時改在樓下的客房睡,所以需要再買一台。因為是第二台了,採購考量不太一樣,所以選擇了較便宜的IP CAM: D-Link DCS-8000LH。兩台的價位、定位都不太一樣,所以分別說明如下:
  • 收訊: 因為是樓中樓,收訊是最大的考量。理論上來說,WiFi可透過repeater延伸,使用範圍較大,不過擔心AP熱當機或其他原因造成無法收訊,我們的首選還是無線電。實際使用上,範圍沒有原廠說明大,大概樓上樓下的對角線就會收不到,但也算符合我們絕大部分的需求了。無線電的另一個好處是當超過收訊範圍時會有警告聲,光從聲音就能知道狀況。D-Link我們已經遇到兩次,畫面停止更新超過10分鐘才發現,中間完全沒有任何警告。這是在使用上比較無法放心的地方。
  • 機動力與續航力: 無線電的顯示方式是獨立銀幕,可以隨時拿著走動,也不影響手機或PAD的使用。但反過來說,使用WiFi的系統,可以讓多個行動裝置都能看到同樣畫面,電池沒電時也能暫時用別的行動裝置來看,續航力較高。不過目前來說,無線電的銀幕充飽也能連續使用2~3小時,暫時沒有電力不足的困擾。只是當電池壽命到了後,能不能維修置換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 價格: 無線電設備因為多了銀幕和電池,成本相對較高。IP CAM的功能較多,是否支援記憶卡、雙向聲音...都影響到價格。不過以D-Link DCS-8000LH這台的簡易功能來說,價格只需要SecuFirst BB-A032的1/3左右。
  • 畫質: D-Link DCS-8000LH的畫質比SecuFirst BB-A032好許多。不過以嬰兒監視的需求來說,只需要夜視效果好就夠了,不需要太多的畫面細節。倒是對於收音的靈敏度會更重要。只是這部分可能沒有統一量測標準,在規格上看不到什麼比較。
  • 安裝難易度: 無線電設備出廠時已經配對,所以沒什麼安裝問題。IP CAM則是需要一些裝置配對設定。不過現在的設定以及很容易,下載App、註冊、掃描QR code就可以完成,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應該也能快速完成。
  • 安全性: 只要上Internet的東西,就有被看到的風險。IP CAM可以讓父母在外監看的好處,同時也是可能因帳密外洩、駭客入侵而讓外人看到的缺點。即使鏡頭只照嬰兒床,還是對話是不是有外洩也無法確保。無線電雖然不是萬無一失,但至少有心者必須要接近到能收到訊號的距離範圍,就大大減少被窺探的可能性了。
  • 其他功能: 嬰兒監視器與一般監視器的差異,大概就在於一些雙向對講、內建音樂... 等功能。不過目前為止,我們沒有實際用到。
綜合上面幾點,我會推薦只有一台的使用者用無線電,用起來比較方便安心。不過因為範圍無法擴充,要確定家裡的收訊狀況。如果有第二台以上的需求,就可以搭配較陽春的IP CAM,可以節省不少費用。

5/25/2018

兒童健康保險

出社會後,陸續有朋友踏入保險業。稍微了解後,更會注意不同險種的功能與費用。Coffee出生前,我就聯絡了兩家不同公司的朋友,了解兒童保險。一些經驗分享如下:
  • 人都免不了生病受傷,而醫藥費可能是筆很大的支出,但有機會可以透過保險減輕這個負擔。新生兒除了政府規定的檢查項目不得拒保外,後續如果有任何狀況多做檢查,都有可能造成醫療險除外或拒保,實在可惜。所以我當時是Coffee出生後,立刻去報戶口並完成投保。
  • 醫療險通常是壽險的附約,但因為兒童不是家裡主要經濟來源,壽險保額高意義不大且保費又貴,可以保基本金額,取得醫療險門票即可。 
  • 實支實付醫療險很重要。前陣子妹妹骨折,扣掉健保後的自付額將近19萬。其中18萬都是花在鋼釘、鋼板跟相關的材料上。如果只是理賠病房與手術的險種,理賠金額加起來不到一萬,差距非常大。
  • 上述壽險與醫療險, 可以保一般的險種,讓孩子長大後可以持續續保維持權益,不過保費較貴。坊間還有產險公司針對兒童推出的特別險種,燒燙傷、骨折都有理賠。因為是意外險的形式,保費相對低很多,對於調皮的兒童來說,是個蠻經濟的選擇。
保險是個蠻奇妙的東西,買了卻希望永遠用不到。以前看媽媽幫我繳了20年的保費而不是投資或享樂,覺得這些錢真是浪費了。但是當自己在幫孩子規劃時才覺得,雖然把錢花在自己身上不錯,但把孩子照顧好,才是讓自己更安心和開心的投資。

1/25/2018

新手爸: 推薦的新生兒用品

對新手爸媽來說,許多東西都需要採購。但是做功課的過程中,有些東西看起來好用,但不是必需品,就會猶豫著該不該買,擔心買了後悔。經過了三個多月,我就來推薦幾個用起來覺得"還好有買"的好東西。
  • Love to dream蝶型包巾: 跟一般包巾比起來,好包又不易掙脫。雖然不便宜,但是讓孩子睡得安穩,無價。絕對推薦第一名。當孩子兩個多月時,我們就覺得Stage 1太緊,還提早幫他買了兩件Stage 2換洗。我們也有朋友是直接買Stage 2,這就請自行斟酌了。根據官網建議,用了包巾不建議再蓋被子。不過我們擔心裡面穿了太多不舒服,也不方便,所以裡面還是只穿棉衣,再蓋被子。挑選時除了年紀,也記得依照季節挑選厚度,才不會太冷太熱。
  • 寶寶生活記錄: 在前幾個月,可能對於寶寶的飲食、排泄、睡眠,都會有完整的記錄,才能掌握他的作息。即使到了三四個月,我們也還是會記錄他大便的頻率、睡眠的時間,方便作息調整。這個app對這些記錄的操作都很方便,還能對相同系統的多台裝置同步。啟用了完整版後,還能將輸入的身高體重對應標準生長曲線,算是很划算的方便小工具。
  • 沐樂椅: 起初看到這個比一片塑膠多不了太多的東西,居然比另一款熱門的月亮澡盆還貴,壓根沒有考慮要買。直到出月子中心前,老婆擔心孩子越來越重,將來不好幫他洗屁股了,才為了洗屁股的功能而買。雖然至今都沒有真的拿來洗屁股,但是看到孩子洗澡時能快樂地坐在上面踢水,就覺得比月亮澡盆或浴網好用。算是一個貴得有價值的產品。
  • 嬰兒車提籃: 挑選嬰兒車時,因為看到提籃的加購價都不便宜,所以沒有打算購買。直到某天看到了加購提籃的組合價很划算,才一起購入。提籃的好處是開車上下車時,只要提著提籃,就不用擔心吵醒好不容易睡著的寶寶,相當方便。而且有了提籃後,購買背巾、安全座椅時,都不用考慮新生兒的配件或使用情境,可以另外省一些費用。至於有些提籃還有搭配底座,拆卸更方便,就看使用的頻率看有沒有需要加購了。
  • 尿布台: 因為寶寶一天有好幾次睡眠,每次睡前睡醒都可能會幫他換尿布,有個尿布台可以不用將孩子抱來抱去,也不用一直彎著腰換。算是一種保護腰的投資吧。
  • 寶乖亞: 新生兒腸胃發育還未完全,脹氣、腸絞痛是常見問題。網路上可以看到許多家長提到寶乖亞 (益生菌) 的好處,加上是北歐產品、有醫生推薦,就抱著安心的心態讓孩子吃了。不過台灣價格很驚人,能從美國、日本購買的話價差很大,可以看看有沒有親友可以幫忙帶。市面上也有其他牌子的益生菌,不過好像新生兒能用的不多,就請在購買前仔細閱讀說明了。
  • 麗貝樂: 網友暱稱尿布界的LV。同樣來自北歐的牌子,許多網友都說吸收力超強。我們沒有實際測試,但姑且信之。為了兼顧價格,我們只有在睡前使用,其他時間還是搭配其他平價尿布。使用到3號時會有點不習慣,因為已經沒有尿濕顯示線了。不過這時候孩子也已經不用那麼勤換尿布,可以定時更換,有沒有顯示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以上是我近四個月來的推薦清單,之後有其他推薦用品再陸續補充囉。

12/30/2017

新手爸: 戒夜奶記錄

過去一兩個月,照顧Coffee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讓他可以睡過夜。我們在Coffee 5kg時 (約6~7週) 開始嘗試,到8W3D真的停掉夜奶,10W2D第一次睡到隔餐。中間有些地方沒做好,多走了一點冤枉路,不然應該可以再提早一點。因此整理一下心得跟其他新手爸媽分享。

睡過夜的方式大致有兩派做法: 百歲醫師的方式比較溫和的漸進方式。我們選擇的是後者。在月子中心時,護理師已經幫Coffee建立了四小時一餐的習慣。回家後除了維持四小時一餐外,我們也讓他適應日夜的差異 (白天開窗簾、晚上睡覺穿包巾不開燈)。不過一開始,如果Coffee吃飽就睡著,我們會讓他先睡,下一餐早點起床。後來我們嘗試更規律的作息,固定先吃、玩,再睡2.5小時。即使吃到睡著,也只先睡20~30分鐘,並從之後的2.5小時扣掉。這樣的作息更規律,他也更能依循。除了作息順序外,奶量的調整也是一個關鍵。我們的作息調整時間如下:
  • 睡前兩餐間 (7~11pm) 睡1.5小時,睡醒後洗澡準備正式睡眠 。
  • 出生以來都是習慣3am吃,即使睡前加了量,還是會在3am醒。加量後醒來的原因不是餓醒,只需要安撫 (e.g. 奶嘴) 後再睡,慢慢往後挪移餵奶時間到4, 5, 6點再餵。幾天後孩子習慣改變,就不會固定在3am醒,而是真的餓的時候才會醒了。下表達橫軸是一天6餐的時間。其中第五餐會隨著時間遞延,所以用不同列代表第五餐的時間。

  • 11am
    3pm
    7pm
    11pm
    3-6am
    7am
    3am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4am
    150
    150
    150
    160
    150
    *130
    5am
    160
    160
    160
    170
    **120
    120
    6am
    170
    170
    170
    180

    ***170
    7am
    170
    170
    170
    ****200

    170
    * 因為第五餐時間已經因為第四餐加量而延後,7am距離上一餐已經不到4小時,所以不餵完整一餐
    ** 睡前的量已經增大,距離下一餐也更接近了。半夜只餵到不餓較好拍嗝
    *** 如果提早一點餓醒,拖到6:30就提早餵7am這餐。因為少了一餐,所以別餐的量也略增,讓一天總水量/熱量不會差距過大
    **** 因為擔心11pm這餐不適應會在半夜溢奶,所以我們大概每隔一週才會加10ml。所以加到200ml差不多是開始嘗試戒夜奶的一個月後。加到200ml後,就可以不用靠塞奶嘴,一路撐到7am了
半夜起床吃奶對爸媽累,對孩子也累,所以我很建議爸媽們在孩子5kg時就開始嘗試。過程中需要給孩子引導、對他有信心,也需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習慣改變。一旦成功,大人小孩都可以有更好的睡眠品質,是很值得一試的。

11/03/2017

人之初月子記錄

現在人越來越重視坐月子品質,好的月子中心都很搶手,我們得知懷孕後就開始爬文打聽各家月子中心,因為老婆有一個不是每家月子中心都能滿足的需求: 要有能看到陽光的大片窗,所以實際參觀了第二家後,就選擇了人之初。有這麼大片窗、中山北路的綠蔭景觀、附近就有大醫院,這應該是離家裡最近的第一選擇了。

只要有搜尋過人之初的準爸媽大概都知道,除了很新、標榜服務好外,網路上也沒看到什麼負評。不過因為兒子提早了五天出生,人之初轉介我們到另一家優兒寶先住了三天。有了實際的住宿經驗,可以略微提供一下這兩家給我的觀感和正負評價,供還在考慮的爸媽參考。參觀時會介紹的服務項目,同價位的月子中心應該差別都不大,所以我分成另外四個比較大的面向說說我的感想。畢竟月子中心一住就是二十幾天,環境舒適、餐飲衛生、親子照顧,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 硬體: 人之初的管理層是來自五星級飯店,加上龐大的集團資源,硬體真的沒話說。室內規劃得很舒適、收納空間也設計得很好,就連床鋪、棉被,睡起來都比許多飯店來得舒適。文末照片格柵隔開床與沙發的設計,也兼顧了隱私和觀察嬰兒的需求,相當實用。相較之下,優兒寶的設計感覺就遜色不少。不只整體燈光較昏暗,隱私與房間收納空間也不足,最大的問題是處在捷運共構的空間,雖然噪音不至於非常嚴重,但遠不如人之初安靜。
  • 業務客服: 通常業務就是爸媽們接觸月子中心的第一印象,也是後續的行政業務窗口。不過因為優兒寶是透過人之初轉介的,待的天數也不長,我們跟優兒寶的業務互動很少。至於人之初,我們應該算有幸遇到比較資深、認真的業務 (或稱為月子管家,苡蕎)。當遇到轉介房價的補貼問題、車位問題、住宿時的生活瑣事,他不管有沒有上班,都能協助處理及回覆。可惜我們住宿的期間他常休假。當他休假請其他管家協助時,就會明顯感覺到品質和態度有一段落差了。
  • 廚房房務: 這塊是我覺得人之初相當荒腔走板的一塊,住宿期間大小問題不斷。例如: 房內填充式洗手乳沒有標識日期也沒更換,用到有異味才知道變質、公共區清潔液有標識日期但過期一個多月沒有人收拾、入出住日期弄錯,我們過了兩天問為何沒換床單才發現、媽媽哺乳衣換洗忘記放新衣、早餐少一道菜或是送來白飯,反應後才換成粥... 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細節,除了讓人覺得管理不良外,更怕沒看到的地方不知還有多少問題、會不會影響環境衛生和媽媽寶寶健康。這些小問題一開始我們都會認真反應,但是看到人之初聽到一項處理一項的消極態度,到後來我們也都懶得再反應了... 相較之下,優兒寶沒有遇到類似問題,整體環境也算乾淨舒適。茶水部分是在公共區域自取,不會像人之初有房務送錯茶水的狀況;餐具回收有24小時固定回收位置,不會有人之初晚上回收車收走後,住客把回收餐具亂放的凌亂狀況。
  • 內外場(產科兒科)護理: 護理人員的資歷是人之初很自豪的一塊,實際接觸後也發現的確如此。感覺不少護理人員自己本身也已經是媽媽了,應對的內容、動作俐落程度,都很令人放心。不過我想,各行業的工作者都很難同時具備經驗與熱情。相較之下,感覺優兒寶的護理人員較稚嫩,但對孩子和家長有比較多的關心。同樣推嬰兒進房,優兒寶的護理人員會多待幾分鐘,多聊兩句再離開。有時候小孩哭了,在我們打電話求救前,護理人員就敲門詢問是否需要協助了。雖然不一定真的有需要幫忙,但是溫暖的護理人員可以讓新手爸媽緊張壓力放鬆許多。在優兒寶的期間,老婆塞奶嚴重,護理師Winnie有天幾乎半天上班時間都在我們房間幫忙,下班前還不斷叮嚀注意事項,也讓我們非常感動。
對這兩家的住宿選擇,我想用民宿與商務旅館做比喻。優兒寶的人員都很親切、溫暖,但是硬體較不吸引人。只要參觀時對環境、隔音滿意,後續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意外。人之初這是有光鮮的第一印象與看似完整的訓練與SOP,但是真的遇到問題,還是能感受到軟體與硬體的差距,要談五星級服務還有一段距離。不過,服務還是能透過訓練與文化調整,只要管理階層有心,還是很有機會改善。只是這種改善無法從參訪得知,如果要選擇請記得再看看其他住客的最新經驗。

最後分享幾個沒住過不會想到的小細節,供準爸媽列入參訪比較的check list:
  • 會客時間: 如果晚上只到7pm (vs. 9pm),表示weekday上班族大概都來不及過來。可能是種不便,但也是能好好休息的好理由。
  • 客服/外場護理人員下班時間: 8am-8pm跟9am-9pm,看起來一樣都有12小時的時間可以碰面,但對要上班的爸爸來說,如果有需要和客服溝通,或是像學洗澡... 等其他互動,能不能趕在下班時間回來就大不同了。
  • 課程內容: 現在月子中心都有琳瑯滿目的課程,但是有許多可能是外部廠商藉由課程包裝推銷 (奶粉、教材... 等),內容遠不及內部真的課程。比較課程內容時可以確認一下內部課程的比例。
人之初
雖然對人之初有些失望,但還是很謝謝他們的照顧,尤其是護理師柏雯、怡惠、愷玹、慧甄的溫暖。我想我會很懷念這段只要打開動物星球頻道就能看到可愛動物的日子的。

10/09/2017

禾馨新生生產記錄

Coffee的產檢和生產都是在新生禾馨。而當初為了不想為了產檢頻繁請假,選在週末產檢,也誤打誤撞是讓禾馨金城武產檢,讓孕期的產檢都輕鬆不緊張,我想對媽媽寶寶應該都很有幫助。

Coffee誕生的日期是39W+2,雖然提早了一點,但我們從38W就開始做心理準備,所以也不算太突然。當天凌晨,老婆把我叫醒,說有落紅和持續宮縮。雖然手冊說持續兩小時再過去,但老婆擔心太晚不能打無痛分娩,我們觀察了一個半小時就出門了。到了禾馨檢查後,只開半指。從其他人的經驗看起來,大概就是回家繼續等。不過我們多了一個催生的選項。因為老婆已經痛到無法休息,回家等狀況也不會好轉,加上最後一次產檢時林醫師有確認寶寶已經具備出生的條件,所以我們選擇了催生。接下來就是辦理住院和相關的手續。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其他媽媽在禾馨的生產經驗,都是提到禾馨不反對使用無痛分娩,可以想打就打。不過我們遇到的早班護士好像不這麼想。開始陣痛時,他說還太早,太早打可能會讓整個產程拉長或是產生耐受性,要再忍耐;打催生時也不忘再說,打了催生也不會馬上生,看個人體質,可能還要一到三天,把我們都嚇壞了。我還一度想,如果這種痛要持續一到三天,要不要問醫生能不能直接剖腹就好了... 一直到了中午過後,老婆已經痛到臉色發白、全身發抖,才打了第一針的減痛。

因為凌晨時沒有病房,所以我們在恢復室的病床躺到下午兩點才進待產房。不知道是不同負責範圍或是護士換班,換了另一位護士,頓時有種地獄到天堂的感覺。這位護士一直都是用鼓勵的方式和老婆對話,藥效退了後再補的時間也不會隔很久。不知道是催生發生作用還是媽媽的心理放鬆,進待產房的不適就減輕很多,速度也加快很多。本以為可能要到隔天或更久才會生,結果某次護士進來後,叫老婆開始用力,到了某個程度後就叫我穿隔離衣,可以準備進手術房了。進了手術房,看到老婆用力得面紅耳赤,我也只能跟著兩旁的護士一起鼓勵他,沒過多久,像電影情節般地,聽到了嬰兒的哭聲,Coffee就出生了。從進手術房到誕生,大概不到10分鐘。還搞不清楚狀況的新手爸爸,一直到護士提醒,才拿出手機拍照,可惜的是自己剪臍帶的那刻也沒有拍到啊。

生產後要聯絡月子中心,就和櫃檯確認出院時間。有點意外的是,Coffee 10/1出生,10/3早上就要辦理出院,間隔不到48小時。這個時間和朋友之前同樣在禾馨生產的時間不太一樣,和護士確認後才知道,因為新生病床較滿,所以是出生日當天+2就要辦理出院,會比民權少一天。這點可以讓準備在禾馨生產的朋友作為評估參考。

在出院前的時間,爸媽都是一刻不得閒。因為打算餵母奶,三四個小時就要餵一次。加上媽媽和寶寶都還在磨合練習,可能餵完一兩個小時又到下一餐了。中間夾雜著衛教、媽媽身體健康評估...,這兩天我們的睡眠時間大概不到5個小時。建議出院後到月子中心的交通安排,看是坐計程車或請家人接送,不要爸爸開車,很容易精神不濟。整體而言,除了那位早班護士,其他護士對媽媽都很親切,對於寶寶也很熱情。醫生的專業與輪班制度也讓人很放心。孕期間的媽媽們可以把禾馨列入考慮喔。

DSC_2610
最後附上一張胎心音的照片。左邊的數字和波形,是寶寶的心跳。右邊的數字(應該是)收縮程度和媽媽心跳。右邊的波形(也應該是)子宮收縮程度。這應該是上午照的,有兩次會痛的高峰,其中一個到了100,另一個約50,間隔約6分鐘 (每兩格一分鐘)。到了產前,間隔不到6分鐘,且每次都接近100。雖然我們沒有判讀這些圖形的專業,但是藉由這樣的圖示,還是可以知道如何更準確地知道怎樣才算真的宮縮產兆。畢竟不是每家醫院都願意提早收產婦,被退貨奔波也是相當麻煩和不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