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2009

Google Wave的野望

昨天一則Plurk無意義的碎念,引發了一個做過VoIP朋友的迴響。這樣的討論淹沒在時間軸中有點可惜,稍微整理後放上這裡作為備份好了。原噗在此

=============

友:我認為一些部落客對Google Wave的評論都不甚正確,Google其實在做的事情是UC (unified communication), UC是一種融合各種IP-Based通訊方式的概念,不僅話務,也讓off-line訊息real-time話。real-time訊息off-line化...Google Talk已經接通話務了,IM跟Messaing也弄通後,接著會把協同作業(collaboration)也整的更完善...搭配雲端運算,屆時大一統的融合通信會由Google搶先實現...微軟搞了很久的OCS, IBM搞的Sametime都只是半套UC...Google is creating a new world over IP

我:我還沒真的試用,但是覺得他有可能跳太大步了。如果連前幾波拿到邀請函的Power user都覺得不好用,他很難把服務做到普及。就算這個服務是架在Google Talk,現有user base還是不夠,更別說重搞一個了。

友:同意,但我相信Google有本錢慢慢蠶食市場,兩年前我玩FB時FB根本沒幾個人在玩,現在已經搞成這種規模...從Google開始搞手機搞話務那時,可以看見他們從datacom轉進telecom的野心,我相信他們能做到....也只有他們能

我:但如果他能包裝得更親民,或許有機會從Chrome OS使用者開始,反正都是一切從頭學。XD

友:等到有一天目前在米國免費的Google Talk做到可以回撥時 (which Skype can't do),Google自然被認同為Operator之一,擁有subscriber就是王,有用戶就能存續並展延服務,我深信Google是在準備這件事

我:Google現在連門號都能發了不是嗎? 但他這塊還是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罩,推了半天後還是要妥協於使用者習慣,讓原門號的使用者用半套服務。(我唯一想住美國的原因大概就是想去試用這些奇奇怪怪的服務了...)

友:屆時把已發展成熟的Google Wave整進Google talk,用戶的磁吸效應會讓用戶以數倍增,甚至能搭配Google Earth, Google OOXX等玩意兒,他們真的會無敵。對電信業者來說能不能賺錢只看一件事:你有多少門號...有門號就能網外業者拆帳,拆帳才是主要收入...當有一天全米國4成的人口都有 Google免費門號時,AT&T, T-Mobile能不把Google當一回事嗎?Google需要時間,當然也需要更完善的產品及服務。我覺得是魚幫水水幫魚,Google Talk會需要Google Wave來完善它的服務,反之Google Wave若風行也能增加Google Talk的門號量,這種槓桿玩法是我除了創意外最佩服谷歌之處,每個環節都被緊密結合,也可以隨意拋棄,要失敗我看真的很難... 唉

我:我記得美國Landline的成本很便宜吧,Skype都能做到吃到飽,Google應該也不是問題,但就是因為便宜,免費已經不會是使用者的唯一考量了。這段很需要他跟自己其他成功產品的整合,當然更需要時間。我想論成功機會,Chrome OS比他還高、還快。或許他試水溫的意義還比較大,終究還是要Android或Chrome出來帶。

友:是的,米國人打電話沒在看花多少錢的,免費只是一個sweet spot, 主要還是看服務,看品質...美國發展IP話務最大的障礙在基礎建設不足,如果先在韓國launch,局面恐怕已經不是這樣了

我:我突然想到,Google Wave是源自雪梨的,以澳洲的電話/網路費用算起來,我相信這個創意的緣起真的只是讓團隊溝通運作更方便。現在推廣的部分不知道是澳洲還是美國總部在做,戰略高度又不一樣了。說不定一切都只是我們想太多。XD

友: 還是要回到UC來討論,UC的概念就是天涯若比鄰,不論你在哪在做什麼,我都能找到你...所以Google可能會怎麼做呢?首先,未來你的手機上不再是簡單的電話簿,而是Google Wave的聯絡人UI, 每個聯絡人旁會顯示現在的狀態: available, 通話中, 訊號不足, 沒有訊號等...所以你知道你該用什麼方式找到他,甚至Google會主動幫你判斷對方沒訊號時是用即時的簡訊, IM還是離線式的簡訊, email, 或是語音留言,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方式。因次未來手機開機後可能就是輸入Google的帳號密碼,聯絡人都儲存在雲端, 你永遠不需要怕掉話機而備份。而這支手機也與一般手機無異,你可以撥任何電話...對Google來說他們的好處是擁有一大筆在雲端的聯絡人資料庫,這有什麼好處應該不用多說,加上因為話務/簡訊/網路封包傳輸引起的拆帳收入...這些猜測我覺得都很有可能實現,而Google也正在做這些準備,他們不會沒事搞一個Android出來做功德,我相信都是先為這些未來要做的電信服務好準備平台,當然Wave跟Talk也是。對我們user來說,這些服務如果成熟,那當然是太完美,從此我不需要去記憶這麼多聯絡資訊:電話號碼,手機,電郵, IM id等...每個聯絡人就是一個識別ID,每種通訊都在一個介面下做完...this is UC。UC這種概念不算新,業界也討論三四年了,但這些事情有誰能做到? Google起步雖不是最早,但卻走的最快...當然目前我看也沒第二家能做到了,只能說谷歌加油...

我:果然是專家。這樣算起來還有一個Latitude可以用。有時候看這種巨人玩軟加硬(還PC跨手機)的平臺,覺得負責這些專案的人,雖然推動革命很累,但能預想三五年,用五年十年的時間看他實現,應該也超有成就感的。

友:專家是還差得遠,只是過去自己也是搞UC solution的,我們常說跟著Google走方向就沒錯,但也說跟Google做一樣的就別想賺到錢.....這些巨人成功時是英雄,成功後就成了托辣斯,也是讓人不勝唏噓....

1 則留言:

來了就聊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