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一年前,我寫了第一篇關於An inconvenient truth的文章:不願面對的真相 - 我們也能幫助減少溫室效應。前幾天我才租DVD回來看了這部電影。影片中大部分的內容,包含地球二氧化碳近年來狂飆的速度,極地冰棚快速融化,有心人士避而不談Global warming...都是之前已經大力宣傳過的現象。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Global warming對今年來氣候異常的影響。
有部分學者認為,氣候異常或是Global warming與大氣中二氧化碳無關。即使我沒有能力分辨事實真相,但身為一個地球公民,我也沒辦法用這個理由來讓自己置身事外。畢竟,二氧化碳與Global warming的關聯已經被多數學者及政府機構認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沒有什麼副作用,我看不到不這麼做的理由。
回顧我在那篇文章中寫到的方法,有些很簡單,有些不容易。不過我想到的是,我們可不可以用京都協議書的精神來自律?京都協議書中有一個規則是,參與各國都有一個二氧化碳排放的最高額度,當A國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自己擁有的額度時,必須向其他排放較少二氧化碳的國家購買多出的額度,達到約束單一國家排放量及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目的。這個精神如果用到個人身上,可以是建立一個個人的"環保基金"給自己一個動力協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把二氧化碳排放用二分法劃分,一種是"生活必需的排放",如使用電力或搭乘交通工具;另一種,可以算是"非必要的奢侈排放",如購買舶來品及搭乘飛機旅遊。當自己使用到"非必要的奢侈排放"時,則必須貢獻一定比例的金額給自己的環保基金。例如,當購買外國舶來品時額外提撥10%,國外旅遊時提撥5%到環保基金...等。如此一來,可以督促自己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可以幫助到國內的產業,尤其是農產品業。累積起來的環保基金,可以拿來更換省電燈泡家電,加裝太陽能設備,參與種樹活動...等,"沒錢做環保"就不再是藉口了。
如果科學家們說的沒錯,Global warming帶來的影響不只是越來越熱或是海平面升高那麼單純而已。越來越頻繁的森林大火,旱災,洪水...這些天災也都和Global warming息息相關。這個邏輯正確的話,如果我們減緩Global warming的速度,我們就能更有效地預防或控制這些災害。當你看到這些災民而起憐憫之心,卻因為擔心善款遭到濫用而遲遲不敢捐款幫助時,就成立自己的環保基金,把這些錢花在能減少Global warming的地方吧。
延伸閱讀:
[艾倫的記事本]: 不願面對的真相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巧)
聯合新聞網 | 國內要聞 | 減碳從吃做起 | 當美食一路排碳而來 真有好滋味?
聯合新聞網 | 國內要聞 | 瓶裝水必要嗎 | 有道德的水投資 拒飲料「霸」業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來了就聊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