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2007

最難搞的原來是副教授

大學裡面, 上課的老師可能有分很多種, Lecturer(講師), Dr.(應該是博士講師), 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 Professor(教授). 在澳洲, 我想可能Professor在帶research的學生比較多, 所以課堂上不常見到Professor. 我第一學期的老師中, Lecturer占了三位, 還有一位Dr.; 這學期則是四種老師都各有一位.

在這邊上課, 因為不熟悉各種文章格式(report, assay, review...), 以及可能跟老師間的語言隔閡, 很多人會建議, 不要讓lecturer或tutor在最後一刻才看到你的報告. 也就是說, 在報告交的前一兩個禮拜, 就該找機會跟他們討論或問問題, 如果離題, 或是文章格式不符規定, 才有機會修改. 這個方法我從第一學期就用了, 老師和tutor也都很熱心, 都會指出問題, 讓我在交報告前有機會修改. 也可能是因為其他同學很少如此, 老師們甚至都記得我的名字了.

不過這學期, 第一份報告就遇到了狀況. 在我寫好大綱, 想要請Associate Professor幫忙看一下時, 得到的回覆是"...Generally I don't review papers before submission otherwise I would have to do it for all students....". 而這門課, tutor跟lecture是同一個人, 所以也沒有其他人可以問了, 就是報告交出去後, 開始祈禱自己沒寫錯就對了...

我的感覺中, Lecturer是最親切的(可能資歷尚淺; 或是喜歡上課, 沒興趣做研究; 或是業界來兼課的...等); Dr.則是按照規矩來, 就算他沒空理你, 也有tutor可以回答; 至於Professor更不用說, 除了上課外, 一切都交給tutor. 反倒是Associate Professor最難搞, 又想自己身兼兩職, 又不願意花時間看學生的作業, 切~

PS. 其實在我的觀念裡面, 作業在送出之前, 老師應該是有義務先看草稿並給意見的. 否則只憑一張作業須知, 接下來就等作業批改的成果, 學生在中間可能花了許多不必要的時間在錯誤的方向, 不是很可惜嗎. 這樣的方式, 也少了許多互動學習的機會. 老師也要等到收齊作業後才知道大家哪裡不懂, 等到下學期才能修正...雖然省事很多, 但是對老師學生都不好...不過既然這個老師架子那麼大, 我還是乖乖寫我的報告, 不要囉唆太多好了...

2 則留言:

  1. 我們學校連Lecturer都擺架子..切!

    回覆刪除
  2. 我猜, 可能像我們這種愛做研究的學校, 階級觀念特別強, 所以教授, 副教授特別難親近...你們學校的話, 可能就是看人了吧...是說你們好幾個lecture都這樣子的話, 說不定問題是在系主任 :p

    回覆刪除

來了就聊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