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 是因緣際會下的產物. 昨天被一個大陸同學問到:
"你是台北人? 那你是國民黨的囉?"
"我聽台灣同學說, 台北都是國民黨, 高雄都是民進黨?"
"你都不是? 你們沒有義務加入一個政黨嗎?"
讓我覺得, 一個在澳洲從大學唸到研究所快畢業的學生, 對民主政治的認知都是如此了, 大陸離民主真的還很遠.
今天把所有報告都完成後, 終於有時間看之前抓下來, 卻一直還沒看的孫運璿紀錄專輯. 看完之後卻又感慨, 台灣有了民主, so what?
在過去假民主的年代, 施政一樣會有爭議. 而在大家爭議該把資源投向第二條高速公路或積體電路時, 孫運璿對上能夠影響決策, 對下能夠得到民心, 一項政策就這麼決定且貫徹執行了. 施振榮也在受訪時說, 當你有前瞻性的時候, 需要投入的資源是很少的, 但是回收是很關鍵的. 這樣一連串的決策, 奠定了台灣現在的經濟基礎. 然而, 當所有施政都可議, 甚至有人可以把批判施政當成職業時, 我們還有多少力氣在做事? 多做多錯的情況下, 還有多少人願意忍受莫須有的批判認真做事?
孫運璿在交通部長, 經濟部長, 行政院長的任內, 對台灣經濟貢獻良多. 短期來說, 鋪建了基礎建設, 讓勞力密集的工業得以發展; 長期來說, 投資人才資源, 將台灣導向技術/資本密集的高科技產業. 相乘之下, 讓台灣在成長的同時, 也對未來投資. 除了他本身的能力, 個性外, 相信"不用考慮任期", 也是他做出這些決策的關鍵之一. 民主社會中, 三四年一任, 扣掉前面熟悉事務的暖身期及後面爭取連任的競選期, 一個候選人能有多少時間做事? 即使是指派的政務官, 也可能因為政黨輪替而更換, 他又有多少心思來發展"十年計畫", 或是多少時間來貫徹理念? 兩兆雙星計畫看似重大發展計畫之一, 但是除了之前的半導體產業外, 我們看到了多少生技或是數位內容的成果? 更遑論對於國防役, 補助金或是技術轉移管理的粗糙, 讓人覺得像是口號而非政策, 像是利益移轉而非扶植產業...在面對這樣的大型計畫時, 我們還有沒有一個像孫運璿一樣能上下皆服的領導人?
有一個受訪者說, 他們願意這樣奉獻, 是因為有一個相信我們, 我們佩服的人在領導我們). 現在我們有多少領袖, 能這樣領導人才不計薪酬的奉獻? 即使有, 也都是在商界, 為某個企業操盤, 而不是在政界, 替台灣掌舵吧.
孫運璿的兒子說, 那時候是一個偏集權的時代, 你有一個賞識你的老闆的話, 就容易實現你的理想. 真民主真的比假民主好嗎? 更何況, 我不知道現在不爽總統不循罷免, 而是烙人上街頭的手法, 是真民主嗎...貪腐是集權的弊端, 但是如果官員有肉吃, 百姓有湯喝, 會不會比全國一起吃蕃薯的民主好? 更何況, 現在的民主中, 官員還是可以挑到比較大顆新鮮的蕃薯啊...
這是我第一次在blog中加入關於別人的影片, 就讓我獻給這個在大時代中做出大事業的大人物吧.
在欧洲和美洲用得好好的民主到了中国人这里怎么就变成这样呢?
回覆刪除內耗大概就是民主必須付出的代價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