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2005

The Motorcycle diaries

在工頭 長時間的讚揚下, 我終於在去年底買到了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其實讀完之後有點失望, 如同 黃小黛的描述: 這簡直是兩個痞子騙吃騙喝的旅行札記咩。

但是我想, 那是因為在書中看到的, 其實是"革命前夕"的事(書名就已經說了咩). 所以我感受不到他在決心革命的歷程, 以及中間的種種轉變與經歷. 我也相信, 若不是他的熱血, 理想與付出, 不會讓這股熱潮延燒那麼久, 讓那麼多人為他撰文.

雖然我相信這齣電影還是無法讓我了解Che的熱血, 但是我想, 今年還是得親眼看看這部電影.

尤其是看到工頭寫給他的一段文字,

儘管,在如此高度物質化的社會中、當我的家人與朋友都為了追求成功( 或其他什麼 )、而終日忙碌時;執著於崇拜一位失敗的左翼革命者如你,幾乎是一種無可救藥底罪惡;但攤開記憶,我認為,沒有人比你更能了解:一個年過三十歲、孑然一身卻對世界依然充滿著熱望;並在某種程度上、透悟了自己宿命的男人,心底盡頭無邊無涯的蒼涼、渴望、脆弱,以及相對清楚的自知、自信與堅持。

再回想自己在不到12小時前寫下的 Emerging Adulthood, 更是無比慚愧...啥? 刪掉? 那就違反"一旦blog, 永不後悔"的blog寫實精神了. Che~

4 則留言:

  1. 哈哈,alan,因為我是個痞子,當然要奉他為痞子精神至尊呀 ;-P

    ...我想,對於Che的熱愛,還是要看他後來的所作所為,這部日記畢竟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回覆刪除
  2. 哈, 我以為工頭曾經是個浪子, 現在洗心革面當個上班族, 沒想到還要同時還扮演了痞子的腳色. :)

    剛剛其實閃過了一個念頭. 當那麼多中國人著迷於che的時候, 中國近代有沒有這樣的偶像? 好像連國父都沒有那麼令人著迷.

    就算刪除"革命"這個條件, 好像也沒有人的豐功偉業能這麼讓人念念不忘. 中國與台灣近代經歷了創建民國/二戰/抗日, 也有許多人做了許多了不起的事: 張學良, 高志航, 孫立人, 孫運璿...卻都變成了一個個名字而已. 就連大頭照都比Che還難看到. 這是時代的問題, 過去統治者的問題, 媒體的問題, 還是中國民族性的問題?

    我想, 應該是過去威權統治下被扭曲的媒體問題. 但是現在, 來得及為他們平反嗎? 有人在意嗎?...

    回覆刪除
  3. 你提到的名字當中,我對張學良特有興趣,也讀了不少相關文字。

    我覺得,和你提到的這些人比起來,Che的「偶像性」當然是比較明顯的,另外就是追求的目標之問題。我們傳統認知的偉人,其追求的目標,似乎都在於建立一種秩序或局面,雖說也有浪漫面,但總嫌教條化了一些;比較起來,Che比較接近凡人。

    這是我匆匆想到的一些看法。...

    回覆刪除
  4. 哈, 我把張學良排在第一個的原因, 也是因為對他的一種特別感覺. 從閱讀到的文字中, 實在很拿把他的經歷跟他的所作所為聯想在一起: 一個實力雄厚的軍閥, 為什麼要聽中央的指揮(論戰果, 東北軍比中央軍好上太多了). 為什麼西安事件, 他願意相信老蔣(還連累到其他戰友).

    原本希望在數年前的公視節目中聽到答案, 張學良卻仍然抱持一貫的低調不願多提. 這些心路歷程也就這樣石沉大海了(我想以他的行事作風, 就算日後有人出書, 能有多少代表性也很值得懷疑).

    或許我對"張少帥"的這份情感, 只是出自於好奇, 無論是對他的豪邁或柔情. 雖然他一定不願意接受, 但是他也被某種程度定位為悲劇英雄(好像也說不上英雄). 這大概也是被大家懷念的必要元素之一吧.

    無論Che或張學良, 他們都的確做了番事業, 帶給了我們實質上與心靈層面的影響, 多讓世人知道他們的事蹟, 總是好事一件. 只是這樣的懷念, 如果必須等到身故之後才被表達, 似乎有點太晚了點. :p
    (建議可以閱讀看看孫立人的事蹟, 看完之後應該也會熱血澎湃, 至少我是如此)

    不知道有多少是受到張學良的影響, 我對東北一直抱有著些幻想, 或許工頭有機會變出東北的行程, 我是一定會排除萬難參加的(笑).

    回覆刪除

來了就聊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