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2011

最重要的小事

應該是年底的關係,恩加連續兩個星期得到外部單位的贊助,可以帶孩子到外面玩。因為需要到三峽接孩子再一起出發,所以都是五六點就得起床準備,不過早起不是最累的,而是在活動進行中的壓力。

上星期的贊助單位是一個大人的團體,地點是朱銘美術館,邀請對象除了孩子外,還有部分的家長。整體而言,因為有較多的志工及家長,室外場地也較空曠,其實不需要特別擔心。這星期則是個大學社團,地點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邀請對象只有孩子。事前得到的消息是對方將會有二十幾位同學,而且會負責整個活動的進行,我們只需要帶孩子過去就可以了。不過實際的狀況並非如此。除了人數比例有落差外,學生的投入,以及對流程順暢、孩子安全的敏感度也比較低,沒辦法完全掌握場面。因為只有三名志工和孩子較熟,我們也只能盡量協助。

活動結束的車上,夥伴問我,哪次比較輕鬆,我的緊張與否會怎麼表現? 我想,就是我扮演牧羊犬角色的程度吧。上次的活動,我其實還有不少時間和孩子互動,牽著幾個孩子慢慢逛;這次,我大概全程都在旁邊預測孩子的動線,要避免他們跑出園區、跑進店面,或是跑到其他有危險的地方,直接和孩子互動的機會反而少了很多。直到平安送每個孩子到家,我才算鬆了口氣。畢竟,孩子是恩加邀請的,萬一有閃失,難辭其咎;另外,我把孩子的陪伴視為長期的工作,希望當禁止他們做某些事情的同時,能讓他們懂得背後的原因,而不是建立在威嚇禁止上。

很高興,這兩場活動都順利結束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不是活動的過程,而是活動外的花絮。活動結束後,送一個大班的小女孩回家。到了他們家門口,直接開門進去,發現燈光是暗的。他放下東西,跑到每個房間看了一下,失望地出來對我說家裡沒人。問他媽媽會在哪裡,他說了一個人名,某個朋友家。於是我牽著他的手,默默地等電梯到另一個樓層。到了那裡,雖然門開著,裡面大人講話的氣氛似乎很嚴肅,他靜靜地探頭過去,看了一眼,走回來對我搖搖頭。問他媽媽是不是不在,他點了點頭。問他接下來要去哪裡,他回答不知道。只好帶著他回到一樓,問資深的志工怎麼處理。一見到那位姐姐,他就說送到另一個樓層的阿姨家。我又牽著他,安靜地進了電梯,到了阿姨家門口。我敲了幾次門,都沒有回應。剛好要出門的鄰居看到,建議我送去他外婆家。心裡突然覺得一陣難過,為什麼一個連自己坐電梯都不敢的小孩,在開心地在外面玩回來後,要嘗這麼多閉門羹才能找到自己能坐下休息的地方。社區內和部落一樣,住著許多親戚與長輩,但是樓層與鐵門將每個家庭都隔開了,需要經過一次次電梯開關,期望與失望,才能知道今天的終點在哪裡。幸好,在我們按下電梯的同時,阿姨的門開了,我將他送回阿姨的家,結束了這段又近,又遠的返家記。

另一個則是小班的小男生。這個小男生平常天不怕,地不怕,面對再大的孩子,他一樣敢過去撥掉他的書;即使被打了,哭完還是敢繼續上。因為這次活動是邀請大班以上的孩子,所以他並不在邀請名單上。活動當天,卻看到他出現在集合的場地。原來,他是陪姐姐過來的。在集合的過程中,他都靜靜地站在一旁,彷彿是期待我們念到他的名字,突然可以帶他一起去。不過就在我們集合完畢,轉身離開去搭車的時候,他終於能接受自己不能參加這次活動的事實,轉身抱著媽媽的腿,嚎啕大哭。在那個當下,我好想帶他去,但是想到他哭完後在現場可能的暴走狀況,還是只能狠心繼續往前走。我只能在心裡說,小子,快點長大,我等你!



世界紛紛擾擾喧喧鬧鬧,孩子的感情永遠是最真實的;
靜靜幫他們提著海綿寶寶書包,看著他們奔跑,就會覺得莫名地開心;
雖然不能分分秒秒年年日日守護他們,還是很樂意幫他們做這些重要的小事。

5 則留言:

  1. 很少有人看的見對小朋友來說最重要的小事
    你們的一舉一動也許是未來重要大人物心裡難以忘懷的畫面呢

    回覆刪除
  2. 光是長大就要等很久了,不敢想像變成大人物的樣子。不過期望他們至少可以在成長的過程中,知道有人在關心他們,也懂得對別人付出。

    回覆刪除
  3. 謝謝你連結我,
    每個人心中最重要的小事串連起來其實都是件大事!

    回覆刪除
  4. 陳哥 你文筆太好了我可以推薦給楊姐嗎 因為恩加網站很久沒有新的文章了 歐陽姐姐

    回覆刪除
  5. 歐陽姐姐,有需要就直接拿去用吧,不用客氣。

    回覆刪除

來了就聊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