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描繪未來"人生藍圖"時, 曾經約略提過不愉快的大學生活. 其實除了學校本身環境與制度之外, 與老師的溝通更是不愉快的經驗. 由於自己是第一屆的學生, 老師/學生都是新手上路, 理論上應該是具有很強烈的革命情感, 但是實際上並沒有(某些人在某些時候可能會想起老師們吧, 但我是完全沒有啦), 下面說的故事, 說不定是我人生的轉戾點呢.
當時, 學校老師出自兩個學校- 成大及明志(也是當時最具名氣的兩個工設系所), 會若有似無地感覺到老師們間的競爭; 由於所長出自明志的背景, 幾個[東高聯]同學- 只有四個人的東部高校聯盟(附中, 松山)- 認為較為"有料"的老師並不得志, 同學的思想也常受到明志老師的影響, 許多創意性的發想很難被接受, 也因此跟明志老師間, 也有著微妙而不外顯的對立關係. 這樣的關係, 到三四年級的產品設計時, 更為明顯:
1) 積木式PC- 1996年, Pentium MMX都還沒出現的時候, 電腦只有死板板的機殼, 除了光華牌外, 只有IBM, Acer, 大同(對, 大同有出品牌電腦)幾家有品牌, 誰也沒想到, 到了兩千年初的今天, 電腦已經不只是幾家獨大的局面了, 除了標準尺寸/外殼的電腦, 機殼也出現了螢光/水族箱等多種的外觀, 甚至連尺寸都能應國際廠商要求客制化, 一台兩盒面紙大小的PC也都廉價問世- 而我當時同樣的, 在雙方妥協的狀況下, 做出了這個讓我想丟掉的玩具模型.
2) PDA- 1997年, PDA尚未普及, Internet也才剛在台灣起步 (我在seednet的e-mail信箱是tpts4的呢, 同時也從PChome第一集開始訂閱了兩年), 但是我認為PDA這類的產品, 一定會在未來的幾年成為流行的產品- 結果老師搬出了蘋果"牛頓"的例子, 認為PDA不會有市場, 在幾經爭辯的狀況下, 我做出了真他媽四不像的產品, 過了五年, 我才得以釋懷- 人總會犯錯, 讓大家笑笑也好.
今天在拿廢紙時, 看到了過去的報告(很可惜, 當時沒有多少電子檔報告存活到現在...), 終於能用比較開放有趣的心情去看- 事實證明, 當時明志工專畢業後在進修至碩士的老師們, 在思想/觀念/技術上仍有不足(還是單純只為了昇等?), 一一再去進修博士了. 我也再畢業後對工設完全死心, 直到現在. 說不定當初這兩個關鍵性的作品沒有被壓抑, 現在可能我在Palm or鴻海也是未定之數呢. 但是會比較快樂嗎? 那也不一定囉~ :)
丟人的作品集, 足以搏君好幾笑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來了就聊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