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2014

太陽花學運

從3/18到今天,太陽花學運已經持續兩個多星期了。中間陸續在Facebook上寫過一些想法,不過不論結局如何,這些想法總是會隨著時間而淹沒,所以想整理出來做個回憶與記錄。

3/18
當時其實還沒有開始了解服貿的內容,但是看到了現場的照片,以及底下這麼多香港人的留言,讓我覺得這次的抗爭已經不是藍綠的對抗,而是抵抗某個我還不知道的東西,這才是令我害怕的地方
3.18 Facebook

3/19
媒體登出了三位學生在議場內喝酒及部分民眾破壞的負面照片。我寫下的是"大型的活動裡,難免會有打著旗子不做事,或是假公濟私、沽名釣譽的人。這些老鼠屎,也給了反對的人一個簡單的反駁理由,抹殺其他人的努力。但是,每次的改變,在當時都會被視為是種動亂、是種不理性,因為,他挑戰了當下的平衡。然而,也是這樣一次次螳臂擋車的結果,現在世界上才沒有黑奴、女性才能投票"。我並截取了電影悲慘世界的畫面,提醒曾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當時是用怎樣的角度來理解及評斷劇中的行為,以及現在用怎樣的角度來看台灣學生的抗議行動。

3/23
這時候我已經對服貿的內容與學生的訴求有了想法,不過因為身體不舒服,週末在家昏睡了兩天,沒有到現場聲援。結果當天下午現場就發生了爭執,晚上就發生了學生攻占行政院的狀況。我睡前想到The Rock中的General Hummel。當對抗對象反應不如預期,帶領的人又蠢蠢欲動時,一個處理不當,可能就要落得跟General Hummel一樣,死都不瞑目的下場了。而陳為廷下午說出「我身上背4個案子,立院是我衝來的,我要負完全責任,你願意負責的話,你可以衝總統府,不要來這裡亂!」這是解套的方法,也保護了身邊的戰友,但不知道晚上他看到真的有人去衝另一個戰場,不知道會不會後悔說了這句話...

3/24
這天我看到許多人罵攻擊行政院是一着爛棋,也還看不出是個有策劃的行動或是純粹的失控場面。我看到有贊成派寫著: "很多人說攻佔行政院是種暴力的作法,但這些人或許也忘了最一開始立院也是用一樣暴力的作法達成的"

我想換個角度說。用一個出局數,讓人民更看清警、政系統的醜惡面,我覺得算是一個成功的犧牲打。一晚的行動,激起了新的串聯與"籲請政府勿濫用公權力"等新的訴求。可能是火力的分散,但也可能激起新的民氣。只是學生想要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引發罷工,我覺得難度太高了。但是也或許,上班族或是不支持退回服貿的群眾,會因為這支犧牲打另外點起不信任馬江政府的火,那就更有推進效果了。從立院集結開始,學生應該心知肚明,這是場跟核四、大埔一樣,勝算微乎其微的戰役。即使白衫軍累積了這麼強大的民氣,最後判決還是輕輕放下。換個角度看看,我們要爭的,是這球、這個打席、這一局,還是這場比賽? 要一個個壘包推進,還是揮大棒拼一球? 多個角度想,或許就不會對這個判斷有這麽大的反應。

晚上,我第一次到立院現場。從台大醫院站開始,兩個看似建中學生的人一直走在我前面,直到青島東路。我在想,建中、附中的學生之所以日後多有成就,跟他們從高中起就接觸到不同面向思考的文化有關吧。雖然當年沒能考上這兩間學校,大學也不是台清交之流,但是遇到了一些來自不同高中的同學,我也才慢慢學到,不是所有老師都值得尊敬、不是教官都會保護學生... 這些我幾乎沒想過的事情。而到了更久以後,我才懂得,在校的分數對未來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是在過程中學到的思考能力、價值觀,以及包容理解多元文化背後的想法,才是更寶貴的訓練。學校的知識,可以是結果,更可以是過程

3/26
經過這幾天查看與思考,我覺得服貿內容本身多數沒那麼嚴重。例如美容美髮,既然只有經理人能來,開創的就業機會肯定比威脅多。問題是,以台灣的市場規模,中國真的會來? 如果這對他們是雞肋,那這個產業的開放與否就是假議題了。這樣的假議題跟電信、印刷這類有疑慮的議題混在一起成一包,是台灣哪位代表在什麼狀況下談出來的結果,對於各產業的重要性(真假議題)與利弊,是否有充足、客觀的分析,這是我的疑問。如果得到合理解答,我是可能支持服貿的。

但是我覺得多數服貿支持者,包含政府官員與總統,只是強調"我們不簽會被邊緣化"、"不簽我們會痛,中國不痛"、"我們從中國可以賺更多錢"來遊說,避而不談你的權衡,而是營造反服貿等於沒有國際觀、競爭力的形象。這樣怎麼達到溝通的目的? 又或者,他們也就只有這個能說了...

3/27
下班後,第二次到立法院。才隔兩天,濟南路的這條走道就幾乎淨空了。往好處想,表示狀況穩定,大家終於可以喘口氣了。不過延續了這麼久,感覺330的遊行更像是兩好三壞的最後一個打席。以議題的重要性來說,沒有白衫軍人數多的話,這局就等於結束了。然而,這次的話題不若白衫軍單純,會不會有這麼多人,大概大家也沒把握。我呼籲朋友有空出來走走,不要萬人響應,一人到場...
3.27

3/30
遊行當天,媒體跟主辦單位的人數是11~50萬。雖然落差大得不可思議,至少整個活動的人氣、秩序、流程,都達到高水準,足夠讓這局延續下去。同時,我也放棄了繼續在Facebook上談論相關的話題。畢竟,光譜的兩端,一邊是為了拼經濟,環境、國籍...什麼都可以賣;另一邊是為了捍衛信念,時間、法律責任...什麼都願意犧牲。而我們在兩個極端中間的人,充分表達意見後,也沒有必要強迫對方接受。畢竟,比賽中的選手才能分出勝負啊...


不知道天色還要多久才會亮,但是真的很謝謝這些學生、公民們,寫下了這麼重要的一頁,讓我們看到,未來,還是有希望的。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來了就聊兩句吧: